前不久,越秀区共和村传出老旧小区“原拆原建”消息正规配资炒股平台,引发了不少网友热议。
没想到,共和村还没开始拆,位于省府旁的洪桥街,却率先有了新动作。
楼市君收到消息,老城区连片式危旧房改造试点项目“黉桥·小石集”,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。
现场情况如何?楼市君带来第一视角实探!
|施工现场
|广州楼市发布 摄
壹
正在进行连片式危旧房改造项目的“黉桥·小石集”项目,位置其实相当不错。
项目就在越秀区省府旁,周边除了有越秀公园、广州博物馆、中山纪念堂等地标建筑之外,日常生活配套也是一应俱全。
|广州楼市发布 制
但是,老城区存在的建筑老化、公共空间不足、道路狭窄等问题也同样存在。
就比如楼市君在改造项目周边就看到,这些小巷子基本都很难开车进来,甚至有些地方都达到“握手楼”的程度。
并且小石集片区建筑,大多建于上世纪,楼龄基本都在五六十年以上。
大多数还是砖木结构,墙体剥落、构件损毁问题突出,均已达到C或D级危房的程度。
这也是小石集危旧房不得不改造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|周边情况
|广州楼市发布 摄
楼市君在现场看到,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围蔽。
按照规划,整个危旧房改造项目范围共涉及17栋危房,连片式改造后建筑最高4层。
从高度目测建筑主体已经接近封顶,现场的施工车辆更多是在平整土地和清运施工垃圾。
|施工现场
|广州楼市发布 摄
整个改造项目进度也很快。
根据现场的施工信息信息显示,黉桥·小石集项目在今年5月份开工,计划竣工日期则在9月份。
满打满算,整个施工周期仅有5个月,比常规商品房项目速度要快得多。
|工程概况牌
|广州楼市发布 摄
项目工期短的背后,一方面有项目体量小的原因。
整个改造项目建筑面积仅有2007.53平,大概不到5个标准篮球场面积。
另一方面则在于一些先进制造工艺的使用。
据悉,整个项目主体采用钢模块+钢筋桁架底模形式,并且很多区域采用了模块化建造的方式。
相当于拼积木一样,可以大大压缩了工期。
|施工现场
|广州楼市发布 摄
楼市君了解到,黉桥·小石集还探索采用“政府补一点、企业出一点、业主出一点”的改造出资模式。
这种模式,大大减轻了小业主的出资成本。
而改造后的黉桥·小石集项目,也会给越秀老城区带来不少新变化。
就比如改造后的首层通道,采取了首层架空及周边建筑退缩等方式,给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公共活动空间。
红砖灰瓦、天井庭院等设计,也进一步还原了岭南风貌。
|改造后效果图
|图源:广州规自局
贰
对于广州而言,黉桥·小石集项目的重要性在于:
它标志着广州探索出一条老城区危旧房自主更新改造的新路径。
事实上,相比广州首个自主更新改造项目——花都集群街自主改造项目,老城区实施自主更新的难度会更高。
一方面,老城区空间更加局促。
早期的城市规划十分粗放,甚至园林等公共空间都是港企在进入广州后,才一并带来的。
不仅是小石集,包括越秀共和村在内的很多老旧小区都存在建筑密度过高、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。
如果按照常规单独翻建形式,又很难解决老城区既有的高密度开发问题。
因此,实施危旧房改造,相当于在城市空间做“绣花针”功夫,只有连片开发,才能有效破解老城区危旧房改造难题。
|越秀共和东小区实拍
| 广州楼市发布 摄
另一方面,老城区产权情况更加复杂。
比如花都集群街自主更新项目中,只有9户为私人产权,其余均为花都区属国企资产。
但越秀区共和村业主基数达到1500户,很难取得统一意见。
根据新快报最新数据,目前越秀共和村原拆原建的同意率不足五成,原拆原建很难实施。
即便是成功进行危旧房改造的小石集片区,此次改造的17栋房屋,也涉及公房、企业、私人多类产权业主。
|小石集片区周边
|广州楼市发布 摄
从这点来看,黉桥·小石集项目对老城越秀区就有了示范性作用。
根据越秀区城市更新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,目前越秀区推进改造的方式里,除了国企做地外,还鼓励国有土地上的危旧房屋产权人(单位)自主改造。
针对危旧房自主改造中,还增加了新建电梯、增加少量面积等鼓励措施。
| 越秀区城更规划征求意见稿
| 图源:越秀区人民政府官网
有了黉桥·小石集项目打了个样板,楼市君相信在老城危旧房改造上,会有更多项目出现。
这,或许也是越秀区老旧小区的一个重要出路。
我们也期待老城区重新焕发活力的那一天~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